幻灯二

“康养型”村居奏响“乡村振兴曲”——看百车河社区依托“五型”村居建设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百车河景区一角。

初冬时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红橙黄绿,层林尽染,呈现出别样乡村之美。静卧在群山之间的民居,安静而古朴,灰瓦白墙间,不时飘出古老的歌谣。一排排新建楼房,清雅却又玲珑别致,古色古香而不失现代元素。沿着河流排列的水车“吱吱嘎嘎”转个不停,撩拨起“时时犹在、欲说不能”的乡愁。靓丽的民居和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与百车河景区交辉相应,这里处处散发着“江南水乡”独特韵味,满目皆是田园美景。

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画卷。走进社区,从村民的欢声笑语和脸上洋溢的笑容,感受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十足。

“我们接续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不断提高群众收入,让大家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百车河社区党委书记李先建说。

2015年,法那村和沙坡村合并而成了百车河社区。在高耸云端的阿戛大山和蟠龙大山之间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河谷地带,通仲河从中穿过,曾因周边少数民族群众在河两岸建造数百台水车用于灌溉农田,故得名百车河。早在2011年,依托近郊优势及自然资源禀赋,水城区便开始聚力打造百车河景区。经过10余年的建设,如今的百车河已经成为集温泉小镇、水车博览园、河滨风光带、特色民居、水果采摘等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4A级景区,每年游客量达60万人次。百车河社区也被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级大健康康养示范基地。

近年来,水城区结合实际,推出乡村振兴产业型、文旅型、康养型、工矿型、生态型的“五型”村居示范点创新举措。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居的气候条件,百车河居委会入选“康养型”村居示范点建设。自此,百车河社区以“五型”村居建设为抓手,按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快进键”,紧紧围绕“康养”二字做文章。世代生活在此的百车河人不再延续传统的耕作模式,而是依托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把家建在景区里,吃上了红红火火的“旅游饭”。

“2011年11月11日开工建设!”细数发展,忆苦思甜,依托景区建设早早过上小康生活的百车河社区居民王静依然清晰记得景区开工建设的时间。王静瞄准景区的发展趋势,抓住旅游业的发展时机,2019年将自家两栋房子改造成集餐饮、住宿、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和民宿。“我的民宿一共有14间房,到这里的游客不仅可以住宿,还可以吃到特色农家菜和体验农耕文化,有的游客一住就是三四个月。在生意旺季还会请村民来帮忙,每天能有近两万元的收入。”王静说。

受疫情的影响,王静的生意也受到了波及。“房子是自家的,也没有什么成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都挺过来了,我坚信疫情有好转的时候,生意还会恢复像之前一样。”王静坚定地说。现在的王静背靠景区,依靠自身的努力挥别了原来的穷日子。像王静这样依托旅游业发展增收致富的居民比比皆是。目前,百车河社区已发展了农家乐、酒店、民宿等乡村旅游经济体60余家。

百车河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水源充足,依山而建、依水延伸的百车河温泉酒店根据独有的地理环境和水域延伸,打造出集生态观光、温泉养生、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山地特色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感受温泉养生的魅力。

凭借生态气候及民族文化优势推进旅游景点开发,随着基础夯实,百车河有了便利完善的交通路网,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同时,辖区红心猕猴桃、玛瑙红樱桃等经果产业发展日趋成熟,社区群众在农旅融合发展中吃上“旅游饭”,年人均收入达到15000余元。

百车河社区还提出以“党建+乡贤+村民自治网格”的模式,开展基层治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以生态美做底,我们接下来还要在‘绿富同兴’上下功夫,在生态保护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保护,描画出美丽、富裕的乡村图景。”李先建说。 肖 芳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