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牛角劲吹“文明风”

今冬,风光旖旎的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村,隐现于青山绿水间。

放眼望去,山坡上渐趋金黄的树叶,在清风的吹拂下,摇曳成景。

11月9日上午,吃完早餐的村民伍兴,正散步在牛角村的巷道内,享受着文明村寨带来的愉悦。

随后,伍兴走进位于家门前的农家书屋,随手拾起一本名叫《双城记》的书,在那里翻看了起来,他说:“这个书屋虽小,但很热闹,村寨里的大人、孩子都喜欢来这里休息阅读。”

此前,在牛角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治理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工作时,伍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将自家20余平方米的土地,免费提供给村里修建农家书屋。

“建农家书屋对于一个村寨来说,是一件好事喜事,有了书屋孩子们就有一个休息、阅读的场所,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伍兴说,能为乡村建设出一份力,是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为是文明村,村民们一点也不用担心书籍被盗。

文明乡风是一方百姓共同参与营造的美好生活环境和精神家园。牛角村早在民国27年3月3日(1938年)就立“公义碑”,上面清晰记载着村规民约:“不准盗瓜园小菜”“不准欺孤掠寡”……

“听爷爷说,以前牛角村每年‘六月六’都会将有威望、有正义感的选做‘甲首’,一个‘甲首’管理10多户人,调解矛盾纠纷、告诫村民不要偷包谷挖地坎等,确保所管对象不违反村规民约。”伍兴说,有时“甲首”还要动员和组织村民进行全村卫生“大扫除”,出工出钱修建公共基础设施等,文明基因在牛角村村民中代代传承和发扬。

同时,牛角村通过开展“三月三”“六月六”“对山歌”“刺绣”“竹竿舞”等民族文化活动,传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广大村民精神生活,增进村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全国文明村”关键在于“文明”。牛角村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对村风民俗、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等文明行为作出了规定,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家风家教、家庭卫生等评比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转变观念。

实践中,牛角村还组建了由党员、人大代表、护林员、网格员、乡村公岗、志愿者构成的“六支队伍”,再由“六支队伍”部分人员担任联户长,主动上门入户开展文明创建广泛宣传。

“我们组建‘六支队伍’的目的,就是通过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破除恶俗陋习,不断培育村民文明道德新风尚。”牛角村文书熊怀伟说。

“文明创建”,是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

在这里,牛角村依托“318”婚纱摄影基地和房车基地等旅游资源优势,平寨组、水塘寨组的村民纷纷开起了民宿旅馆(如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入住。

牛角村新寨组村民马艳一家,曾在云南富源开修理厂多年,牛角村发展乡村旅游,让她发现:“发展的机会来了!”于是,她和家人于2016年返乡,修建房屋,开起了民宿“牛角村君倾布依客栈”。

“现在,我们家的民宿收入,每年能有20多万元。”马艳说,其女儿武贤芳也笑着表示:“家乡的条件变好了,前来避暑和旅游的人多,我家民宿一到夏季全部爆满。在家就能赚钱,是一件挺开心的事。”

如今的牛角村,除茶叶、车厘子之外,葡萄、蔬菜、豆类、草莓、蓝莓等特色农业产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姿态。

时下,牛角村村集体经济积累78万元,今年,全村人均收入可达12861元。

那么,牛角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等诸多荣誉的“秘诀”在哪里?熊怀伟透露:“除了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外,我们还不断探索完善,采取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举措,构建起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仅在完善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牛角村就已投入20余万元在新寨组建成分类减量垃圾处理阳光房,有效解决了村里160户500余人的日常垃圾处理问题。

同时,该村已建成贵州省首家膜工艺污水处理系统,项目总投资35万元,解决了1000余人的污水处理问题。

六枝特区落别乡宣传委员、副乡长刘洁表示:“下一步,乡党委、政府将大力帮助和指导牛角村,持续巩固好‘全国文明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成果,把荣誉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源泉,为该村在奋进新征程的当下,再迎来新的发展。” 记者 晏华超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内容页广告位一